
传统泡馍技艺传承
陕西传统泡馍制作讲究三大要素:老汤基底、手工馍胚、刀工技法。羊腿骨需文火慢炖8小时以上,配以草果、小茴香等12味香料,形成醇厚汤底。饦饦馍采用三分发面七分死面的独特配比,确保掰碎后久煮不散。
核心教学模块
技术模块 | 掌握要点 |
---|---|
汤底熬制 | 骨肉比例调配/香料包配方/火候控制 |
馍胚制作 | 面团发酵控制/手工成型技法/烙制温度 |
成品加工 | 四类煮法实操/配料搭配/装碗技巧 |
工艺流程解析
精选羊后腿骨与肋条肉冷水下锅,旺火烧沸后撇净浮沫。放入秘制香料包(含八角、桂皮、香叶等),转微火保持汤面微沸状态。骨汤熬制过程中分三次加入羊油,使汤色乳白香气浓郁。
饦饦馍制作标准
- 面粉蛋白质含量需达11.5%以上
- 面团含水量严格控制在48%-52%
- 双面烙制约4分钟至八成熟
创业支持体系
学员可获赠标准化操作手册,包含食材供应商名录、设备采购清单。开店前期提供三天驻店指导,协助解决实际运营中的技术难点。定期推送时令改良配方,如夏季清汤版、药膳养生版等创新品种。
文化溯源与创新
源自西周祭祀礼馔的羊羹,历经唐代水盆羊肉的演变,至宋代形成现代泡馍雏形。现代创新品种包括低脂高汤版、全麦馍胚版等健康改良方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技术传承要点
手掰馍标准:黄豆粒大小均匀
煮制时间:精确控制90-120秒
配料顺序:粉丝→木耳→黄花菜→馍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