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高端人才培养计划
双学科建设平台
作为国家"双"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学科群建设中融入材料科学创新元素。北京与保定两校区共享价值1600亩的科研教学场地,配置价值过亿的材料分析测试设备,为学员提供材料制备实验室、透射电镜观测中心等六大科研平台。
培养方案核心要素
培养模块 | 课程构成 |
---|---|
学位课程体系 | 材料结构基础、功能材料制备、薄膜技术应用、计算材料学方法 |
实践教学环节 | 校企联合实验、学期项目设计、学术会议参与 |
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弹性学制管理,设置2-6年灵活学习周期。采用周末集中授课、移动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特别为在职人员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每季度组织新材料学术沙龙,邀请中科院院士开展专题讲座。
课程进阶路径
- 阶段:完成材料热力学、现代表面工程等12门核心课程
- 第二阶段:通过国家同等学力英语与学科综合考试
- 第三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新能源材料方向学位论文
材料学科实验室配置
配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设备,建有光伏材料、储能材料、超导材料三大实验平台。与国电集团、中材科技等企业共建7个校外实践基地,提供材料研发实战环境。
学术成果认定标准
- 在核心期刊发表材料类研究论文1篇
- 参与省部级新材料科研项目
- 取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