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培养计划
学科建设与教学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2003年组建的材料工程系,现已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学院整合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学科资源,形成以纳米材料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拥有由21名教授领衔的教研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占比达35%。
交叉学科培养模式
本专业融合物理、化学及工程学原理,重点开展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新型功能材料开发等课题研究。2021年课程升级后增设半导体物理、材料界面工程等前沿方向,实验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
教学体系与考核方式
核心课程模块 | 专业拓展课程 | 研究方法课程 |
---|---|---|
材料制备与合成 | 新能源材料导论 | 现代分析技术 |
纳米材料工程 | 半导体器件原理 | 材料表征方法 |
固体物理基础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实验设计原理 |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40%)、实验报告(30%)、学术论文(30%)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学员解决实际材料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案亮点解析
弹性学习机制
设置1-1.5年弹性学制,提供周末面授与网络教学两种模式。异地学员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80%的实践课程,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进度。
学位申请路径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硕士学位,需通过全国外语统考(60分合格线)并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近三年学位授予率达78%,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招生流程与材料准备
申请者需提交学历证明、工作证明及研究计划书。材料审核周期为15个工作日,通过者将收到电子录取通知书。特别优秀的申请人可申请科研启动金。
资格审查要点
- 学士学位证书验证(学信网可查)
- 三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证明
- 学术潜力评估(含科研成果审查)
教学资源配置
学院配备场发射电镜(分辨率0.4nm)、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设备,建有省级材料中试基地。学员可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接触产业前沿技术。
学术支持体系
实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定期举办材料学科前沿讲座。论文阶段提供Turnitin查重服务,确保学术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