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
科学探索三维进阶
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构建的科学课程体系,采用中英双语授课模式。每周实验课时占比超过40%,重点培养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课程大纲特别设置「跨学科研究」单元,例如通过酸碱度实验理解环境保护原理。
教学模块 | 双语教学比例 | 实验项目 |
---|---|---|
物质科学 | 中英60%:40% | 密度梯度实验 |
生命科学 | 中英50%:50% | 生态系统建模 |
数学思维双向培养
课程采用「概念引入-独立探究-小组验证」三阶段教学法,每周设置现实问题解决课题。例如在几何单元中,要求学生测量校园建筑并计算日照角度。中西方教学法的融合体现在:中国教师负责代数模块深度教学,外籍教师主导统计概率单元。
计算机科学实践路径
编程课程从流程图设计到Python语言实现逐步进阶,每学期设置「黑客马拉松」实践活动。在算法单元中,学生需设计校园导航系统并优化路径算法。课程特别强调技术伦理,通过案例研讨理解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创新模式
语文教学突破传统模式,将《水浒传》文本分析与电影叙事研究结合,在修辞手法单元引入广告文案创作。每月举办「跨媒介表达」工作坊,学生需将古诗意境转化为短视频脚本,培养多维度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衔接体系
- ✓ 科学课程对接IBDP实验设计标准
- ✓ 数学教学兼容AMC竞赛大纲
- ✓ 计算机课程衔接USACO竞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