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教学架构解析
课程模块 | 教学内容 | 能力培养 |
---|---|---|
编程基础训练 | Scratch/Python入门 | 逻辑思维构建 |
项目实战开发 | 游戏与动画制作 | 创新实践能力 |
机器人编程 | 智能硬件操控 | 工程思维能力 |
课程体系构建经过3000+学员实践验证,根据不同年龄段认知特点设置阶梯式教学目标。初级课程采用图形化编程工具降低入门难度,中级课程融入物理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场景,高级阶段则侧重算法设计与工程实现。
教学团队专业认证
- • FIT认证教师占比
- • WRO竞赛教练平均带赛经验5年+
- • 定期参与谷歌微软技术研讨会
教师团队采用动态考核机制,每位导师需完成每年120课时的专项培训。课堂实施双师协同模式,主讲教师负责知识传授,助教实时跟进操作指导,确保每6名学员配备1名专业辅导人员。
多维能力培养方案
学科融合教学实例
在无人机编程项目中融入坐标系知识,通过机器人路径规划理解几何原理。智能家居模拟系统开发时,结合基础电路知识进行传感器应用教学。
竞赛成果产出
近三年带领学员取得省级以上科创赛事奖项47项,其中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西南赛区冠军团队2支,蓝桥杯青少年编程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2人。
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法,每学期完成3-5个完整开发项目。课堂配备智能教学系统实时分析代码错误率,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课后通过在线代码库实现教学延续,支持Git式版本管理追踪学习轨迹。
课堂实况
每课时设置明确阶段目标,前15分钟进行知识点演示,中间30分钟分组实操,最后15分钟开展项目路演与互评。
设备支持
教学场地配备大疆机甲大师20台,Makeblock编程套件50组,所有设备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维护升级。
学习成效可视化
建立三维评估体系:代码质量分析系统自动检测编程规范,项目答辩评估创新维度,季度测评检验知识掌握度。家长可通过专属平台查看学习进度雷达图,实时掌握能力发展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