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适配性三维评估体系
评估维度 | 核心要素 | 评估要点 |
---|---|---|
学科基础 | 单科优势 创新潜质 | 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获奖经历 科研项目参与情况 |
职业规划 | 专业认知 发展定位 | 关键领域意向明确度 学术研究持续意愿 |
培养机制 | 学制特点 考核要求 | 本硕博衔接培养接受度 动态淘汰机制心理准备 |
学科适配度检验标准
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展现出特殊才能的考生,需具备持续深耕的学术热情。参与过学科竞赛并取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员,在材料初审阶段往往更具竞争力。
职业发展匹配要点
明确未来从事智能科技、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领域工作的考生,需提前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人文社科方向感兴趣的学员,应重点关注古文字学、考古学等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
培养机制适应准备
接受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学员,需建立长期学习规划。动态考核机制要求学员保持稳定的学术表现,阶段性评估不合格者将转入普通专业继续学习。
决策支持工具
- 专业倾向测评工具
- 学术能力自评量表
- 院校培养方案比对表
- 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