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初中招生政策深度解析
招生对象具体要求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初中部招收特定背景的学生群体: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通行证的学生;持台湾有效身份证明及通行证的学生;持有外国护照或绿卡的外籍学生。这三类适龄青少年均可申请入学。
学校立足大湾区教育需求,为港澳台侨子女提供连贯的国际教育体系。作为全国首所专业港澳子弟学校,依托暨南大学教育资源,聚焦培养兼具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入学考核体系解析
申请初中七年级需完成两项测试:持续110分钟的英语数学综合笔试;15分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考试内容深度对接香港中学课程标准,全面检测学生学科基础与语言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核心架构
初中阶段采用融合课程体系:主干科目包含中文、英语、数学、综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领域设置个体与社会课程;艺术教育涵盖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技术类开设计算机设计;同时设置体育健康课程。
教材选用方面,除中文及历史科目外,全部采用香港原版英文教材。建立全英文授课班与双语融合班两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方案,并增设粤语特色课程。
在IBMYP课程框架基础上,有机整合香港中学课程精髓,通过跨学科研究项目深化知识应用能力,为高中阶段学习做好学术铺垫。
教学特色与分层培养
英语与数学两门核心学科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业基础的学生群体,开设学科培优课程与基础强化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精准提升个体学术能力。
教育方案特别关注初中阶段成长规律,将学术能力培养与情感价值观塑造相结合。既注重学科知识传授,也强调生活技能培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体系。
多元拓展课程体系
课外活动项目约70种:国际数学竞赛培训AMC课程;创意实践类烘焙工坊;科技创新项目;舞台艺术工作坊;体育特长培养;社会服务计划等。活动设计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综合素质。
课外拓展项目与正式课程形成教学矩阵,着重发展批判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平台让学生探索学习路径,逐步构建个人发展定位。
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初中教育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关键期,将个人成长需求与社会情感发展置于重要位置。教学方案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学习策略,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培养目标定位清晰:既要扎根中华文化传统,又要拓展国际交往能力,最终成为具备民族认同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课程设置强调在学术挑战中发展抗压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领导素养。
校园环境与教育资源
学校作为粤港澳教育协作示范项目,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探索实验室满足跨学科研究需求;多功能表演空间支持艺术创作;科技创新中心配备数字制造设备;户外运动场馆促进体能发展。
教学团队由具备国际课程的教师组成,多数具有双语教学经验。定期邀请暨南大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建立与高校的资源共享机制,拓宽学生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