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中15年⼀贯制的优质国际教育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663-3380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由港澳教师、外籍教师、海归及内地教师组成 全部教师经过IB及⾹港课程体系培训 为学⽣提供⽆缝衔接港澳、衔接国际的优质教育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本文深入介绍由暨南大学指导创办的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涵盖其使命愿景、龙眼洞森林公园校区、IB融合课程、香港DSE模式、师资力量及丰富ECA活动,为港澳台侨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方案。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师资推荐

封岩

封岩

封岩 曾任佛山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方校长 曾任多所剑桥国际学校执行校长及考官 具有丰富的K-12学校创办和管理运营经验,熟悉HKDSE、A-Level、IB等国际课程体系 20年国际教育及管理经验 性格开朗,有耐心,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有着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

谭日旭

谭日旭

谭日旭 服务香港教育41年的“常青树”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物理、副修数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拥有香港大学教育文凭,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曾在迦密柏雨中学任教16年,该校已发展成为香港大埔区名校 曾带领创办浸信会永隆中学,担任创校校长19年·首创“绿色中学,的办学特色,在校内首推环境教育,获环保教育奖 曾任香港培正中学校长,在任期间致力推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立“红蓝科研先锋,计划,带领学生远赴北极参与科研工作,学生积极参与香港及国际数理及科学比赛,获奖无数 曾任香港林大辉中学校长,致力推动培育香港的体坛精英,任内男女子篮球队都能打进香港学界精英赛体育成绩在沙田区名列前矛

赵均宁

赵均宁

赵均宁 英语高级讲师(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 曾任上海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副校长、浦东万科学校总校长, 曾担任中国教育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外国语学校工作部部长,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国际学校评审专家组组长。 从教经历丰富,熟悉普高、双语、IB、A-Level、AP、DSE等课程,曾在美国(西雅图)任教,在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讲学。 帮助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创办外国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到宁夏、四川(地震灾区)等地送教。 全国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列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主编, 在《中国教育报》、《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民生发展报告》、 《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2001年起,赵均宁在上外附中和孔子课堂及全国各地开授“英语《论语》课”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rough English),课程宗旨是“读懂孔夫子,做好中国人。 讲好中国故事,播种仁礼信仰”,时至今日,教学不辍。

李绮玲

李绮玲

李绮玲 毕业于香港教育大学,获英国语文教育荣誉学士学位 拥有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领导与变革行政人员文学硕士学位 拥有IB领导力实践和高级领导力研究证书资历 香港教学及管理经验23年以上 曾任教于香港大埔某中学9年,带领学校获得启发潜能教育学校(I.E School)认证,并荣获启发潜能老师奖 曾于香港直资一条龙IB学校任职领导岗位12年,带领学校获得IB授权(PYPMYP、DP)及评估,参与搭建香港DSE与IB框架的融合课程。

杨丽红

杨丽红

杨丽红 教育管理硕士学位 剑桥国际学校考官 27年教学管理经验 曾任多家国际学校管理团队成员 加拿大Alberta省IB学校教学管理团队成员 国内某省级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 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

刘春

刘春

刘春 “东莞市民办教育骨干校长”、“市教学先进个人”、“市基础课改实验优秀教师”、“市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 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顾问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未来教育专委会会员 28年教育管理经验 曾任广东省多所高端民办学校校长、副校长 幽默、生动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及重视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激发学员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校优势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教育使命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定位为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打造优质教育生态。致力于推动15年一贯制国际教育实践,该机构着重培养学生平衡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多维度能力。暨南大学的强力支持奠定学校权威性,办学模式被纳入国家推广案例。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环境中,学生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接受系统性训练,课程体系无缝衔接全球高校。校园位于天河区与英东校区,地理优势互补城市森林与海滨资源。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由港澳籍、外籍及海归精英构成,确保语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多元课程架构与学生培养方案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实施以IB国际课程为骨架的多元教育框架,整合PYP和MYP教学模块。小学阶段起始,学生进入双语浸染环境,英语实施分级推进策略。初中层级深化粤语课程训练,强化语言实际应用能力。高中部核心采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体系,该认证被全球60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接纳。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率先引入国民教育课程,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我的家在中国》教材系列。课程主题涵盖民族探索、城市文化、自然生态等六大板块,通过讲座活动与研学实践深化文化认同。学校课程设计遵循IB理念六大维度,从自我认知到地球共享,培养学生综合辩证能力。

师资力量建设与教学保障机制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教师选拔机制严苛,团队约200名成员具备研究生学历基础。中方教师精通普通话、粤语及英语三语体系,外籍导师均来自英语母语地区。所有教师参与系统性IB课程及HKDSE培训认证周期。师生配置比例维持1:6标准,平均教学资历超过8年。教学实践中融入分层指导方案,针对港籍学生提供校本评核优势。教师定期参与课程研讨会,创新融合国民教育与国际视野教学内容。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强调实践导向教学,通过紫荆花艺术节、语言竞赛等活动平台,驱动学生表达与组织能力发展。

升学成就与全球发展通道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毕业生成就显著,近年升学数据证明教育实效。2023至2024届毕业生实现大学录取纪录。其中港三大学府或内地985高校录取比例突破百分之三十门槛。港八大知名院校及内地211高校总录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2025年申请英国与澳洲大学的学生全员获得QS世界排名前30院校准入。特定学生通过推荐计划直接进入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HKDSE考场获得官方认证,学生在校内完成考试流程。多元升学通道覆盖欧美、澳洲及内地高校,确保教育成果全球通行。

校园设施与文化融合实践

天河主校区紧邻国家级森林公园,英东分校区占地180亩规模,地理位置依山临海。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设施按广东省一级标准构建,配备现代化教学空间组群。图书馆资源丰富,实验室装备前沿技术仪器,体育场馆支持多样化训练项目。全寄宿制管理系统保障学生生活学习平衡发展。文化课程实施"两文三语"融合策略,普通话、英语、粤语并行推进。定期举办家国情怀主题专家论坛,联动城市与自然研学项目深化教学。校园环境设计注重生态和谐,促进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共生理念实践。

权威与未来发展愿景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创立背景依托暨南大学教育指导体系。该项目纳入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名录,被国务院评为优秀实践案例。作为全国首批港澳子弟学校典范,教学模式全国推广实施。HKDSE考试试点资格获得教育部门批准,校内考场简化评估流程。未来发展规划将扩展课程国际认证范围,引入更多科研合作项目。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持续优化师资培训机制,建立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目标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教育创新枢纽,为更多港澳台侨学生提供优质成长环境。

教育特色与社会价值体现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特色聚焦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路径。IB理念结合香港教育标准形成独特课程架构。国民教育课程创新使用《我的家在中国》教材系列,强化文化根基认同。学校社会价值表现为促进粤港澳教育协作枢纽功能。毕业生国际视野能力被跨国企业高度认可,人才回馈大湾区建设趋势明显。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持续推动文化包容教育,通过多元活动平台消除语言环境隔阂。家校共建机制增强教育成效透明度,社区联动项目扩展学校社会影响力辐射范围。

展开更多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