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采用“2+2”双轨并行模式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8-4851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项目‌主要包括“2+2”和“3+1”两种 采用学分互认、双学位联授的模式 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广东工业大学和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
课程分类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 本文详细解析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项目的双轨培养体系、合作院校网络及专业优势,深度剖析中外学分互认机制如何实现留学费用优化,帮助学子构建国际化教育路径。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师资推荐

张伟老师

张伟老师

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新型Li离子电池、Na离子电池体系中高比能量、长寿命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能量存储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功能材料和储能器件设计、制备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已以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dv.Energy.Mater.,Adv.Funct.Mater.,ACS Nano,Nano Energy,Small,J.Mater.Chem.A,ACS Appl.Mater.Interfaces,ACS Sustainable Chem.Eng.,Nanoscal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目前在以黄少铭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广州市低维材料与储能器件重点实验室工作,该团队拥有XRD、SEM、Raman、AFM、UV-Vis、BET、高压静电纺丝机、角分辨光谱等精密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完备,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非常充足的资源。所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刘亚龙老师

刘亚龙老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美国文学等研究,省级本科课程《大学英语》的负责人;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科研、教改项目十余项;在《电化教育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及教改论文十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十余部;在课程设计和网站建设、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成果等方面中获得多项奖励;2020年,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1年,指导学院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省赛二等奖等佳绩。

郭承军老师

郭承军老师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博士,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及广东省教育厅资助,在武汉大学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进行为期两年半的访问学习。2012年入选广东工业大学首批培英育才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2012、2016年两次获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研究方向:泛函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及数据挖掘。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雷亮老师

雷亮老师

博士,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第六批广东省高等院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企事业委托横向项目6项,近年以第1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研究方向在光电工程、智能光电检测、机器视觉装备、光学成像系统、激光技术应用等领域,具有鲜明的工业适用特色,实现了多项专利成果的产业转化。

李晓端老师

李晓端老师

教育学硕士、广东工业大学批教学型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导师团导师。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物理教育多年。2004年调入广东工业大学以来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双语和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本科教学工作量一直名列前茅,教学效果很好,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认可。曾七年连续评教,获得学校八次考核优秀、十三次学校教学优秀奖和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学院教学优秀、评教优秀等奖项二十六项。2021年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此外主持校级和省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教改论文近二十篇,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编和参与教材及其课件编写5项,承担电动力学等学习网站和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学科建设工作。

胡永俊老师

胡永俊老师

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1项,共发表SCI等科技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实施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东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学校优势

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构建"2+2"创新培养体系,学生在广州校区完成基础学科与语言强化课程后,可选择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合作院校继续深造。项目采用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

双轨制培养核心特色

项目设置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五个王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融合国内外教学标准。前两年在广州校区采用双语授课模式,配备外籍教师团队,后两年海外学习阶段实施全英文教学。

  • ✦ 中外双导师指导制度
  • ✦ 企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
  • ✦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衔接

教学资源配置亮点

国际教育学院整合全球教育资源,建设全英文授课示范课程42门,引进原版教材占比达75%。实验教学中心配备VR虚拟仿真实验室、国际商务模拟沙盘等先进设施。

合作院校 英国女王大学 拉夫堡大学
特色专业 机械工程 工业设计

竞争力培养体系

项目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传统专业35%,82%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知名企业录用通知。校企合作网络覆盖粤港澳大湾区126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学期项目制实践机会。

国际班学生可同时获得广东工业大学毕业证书和海外大学学位证书,双证优势在申请世界TOP100高校研究生时具有显著竞争力。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学生评教、同行评议、国际专家评估等模块。实施小班化教学,师生比控制在1:15以内,确保个性化培养效果。

语言强化课程采用CEFR标准分级教学,配备雅思/托福专项训练模块。学术写作中心提供论文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学术规范。

展开更多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本科学校-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