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课程体系的多元实践
作为国际文凭组织正式授权的教育机构,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国际教育课程矩阵。学校自2001年起开设IB中学项目(MYP),2011年增设国际小学课程(IPC),2016年引入英国IGCSE课程,形成覆盖K12全学段的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特色解析
在IBDP大学预科阶段,学校采用小班制教学模式,师生比维持在1:6的优质水平。课程设置包含六大知识领域:语言文学、个体与社会、实验科学、数学、艺术与选修,每个学科组均配备具有IB考官的专业教师。
课程架构亮点
- › 小学阶段采用IPC国际课程框架
- › 初中实施IB-MYP项目制学习
- › 高中融合IGCSE与IBDP双轨课程
全人教育培养模式
学校践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教育理念,每周设置8课时的社会实践模块。学生通过社区服务、企业参访、学术竞赛等多样化活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理解课程
每月举办国际文化周活动,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文化展示、语言工作坊等形式,深入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
创新实验室计划
配备3D打印、机器人编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实验室,支持学生开展STEAM跨学科项目。
教学资源配置
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2万册,其中外文原版书籍占比65%。数字学习平台集成全球学术资源,支持师生开展远程协作与学术研究。
师资力量构成
国际教师占比42%,均持有IB教学认证。中方教师团队80%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形成中外教协同备课的双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