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救核心操作流程
当发现婴幼儿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异常时,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施救前需确认环境安全,将婴幼儿平置于硬质平面,快速检查口腔可见异物。急救全流程需控制在4-6分钟内完成,把握黄金救援时间。
体征判断标准
- 意识检测:轻拍足底观察反应
- 呼吸观察:胸廓起伏频率检测
- 脉搏定位:1岁以下触诊肱动脉
窒息类型 | 急救方式 | 操作要点 |
---|---|---|
液体阻塞 | 体位引流 | 头低脚高45度角拍背 |
固体阻塞 | 背部叩击 | 连续5次肩胛骨间拍击 |
人工呼吸操作规范
施救者需采取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无异物后实施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时可见胸廓起伏为有效指标,每次吹气持续1秒,频率为每3秒1次。
常见操作误区
- 过度后仰导致气道阻塞
- 吹气量过大引发胃胀气
- 未清除可见异物直接施救
胸外按压技术详解
采用双指按压法(适用于婴儿)或单手按压法(适用于幼儿),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1/3,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
重要提醒:
按压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脉搏恢复情况,避免在有心跳时实施按压。施救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保暖处理并送医观察。
急救后注意事项
- 持续监测呼吸心跳频率
- 保持复苏体位防止误吸
- 记录急救时间节点信息
- 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