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学模式解析
专为8-12岁学员设计的机器人编程课程,采用小班制教学保障学习质量。课程体系融合机械构造原理与编程思维培养,通过实物操作强化理论知识转化。
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能力培养 |
---|---|---|
基础认知 | 电子元件识别与工具使用 | 动手操作规范 |
机械构造 | 四轮驱动系统搭建 | 空间结构理解 |
教学体系深度解析
课程设置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设置六个进阶阶段。初级阶段侧重基础模块认知,通过LED灯、蜂鸣器等常见元件建立电子学基础概念。
核心教学模块
- 动力系统:直流马达控制与伺服马达精准调节
- 传感器应用:红外感应与接触反馈技术
- 编程逻辑:变量应用与条件判断语句
阶段教学目标
初级阶段(三年级):掌握工具规范使用,完成基础电路搭建。学习图形化编程界面操作,实现简单设备控制。
中级阶段(四年级):构建完整机械系统,理解无线遥控原理。开始接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反馈机制。
高级阶段(五-六年级):完成工业级机器人项目,学习自动化控制原理。掌握编程中的变量计算模块,衔接代码编程基础。
教学特色说明
采用国际认证的ROBOROBO教具系统,所有实验器材通过CE安全认证。课程设计经过教育专家论证,每学期设置3-4个主题项目,确保知识点的螺旋式上升。
课程进阶路线
三年级阶段:完成12个基础实验项目,累计完成200+机械部件组装
四年级阶段:接触8种传感器类型,完成4类移动机器人构建
五-六年级:开展工业自动化课题研究,掌握PID控制基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