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幼儿智能开发的创新教育模式
作为乐博乐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UARO编码机器人课程采用分龄式教学设计,针对3-5岁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构建从机械搭建到程序控制的完整学习路径。课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实体操作与数字编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培养空间建构能力的同时建立初步的计算思维。
课程阶段核心培养目标
学习阶段 | 年龄范围 | 核心能力培养 |
---|---|---|
机械结构认知期 | 3-4岁 | 工具使用规范|部件识别|基础搭建 |
传感器应用期 | 4-4.5岁 | 信号处理理解|创意实现|程序感知 |
图形编程启蒙期 | 4.5-5岁 | 编程逻辑建立|指令对应关系|动态控制 |
综合应用提升期 | 5-5.5岁 | 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应用|项目实践 |
分阶教学实施细节解析
机械结构基础阶段(课程一期)
针对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的学员,课程从认识机器人基本组件开始。学员通过专用工具包中的安全螺丝刀进行基础部件的组装训练,在反复的拆装实践中掌握固定、连接等基础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利用大颗粒积木搭建锻炼肌肉协调性。
智能感知进阶阶段(课程二期)
进入中班下学期后,教学引入多种传感器模块。通过类比人体感官系统,帮助学员理解信号输入输出的运作机制。课程设置海绵缓冲装置设计、创意贴纸装饰等环节,激发学员的个性化表达,同时通过预置程序调试培养问题预判能力。
可视化编程实践阶段(课程三期)
大班上学期重点转向编程思维培养。采用图形化编码板与实物编程积木相结合的教学工具,学员通过排列带有卡通标识的指令模块,直观感受程序逻辑的构建过程。多模态的交互设计帮助建立视觉、触觉与程序指令的对应关系。
移动端控制深化阶段(课程四期)
课程最终阶段引入移动终端控制技术,学员通过专用APP进行复杂指令编排。教学重点转向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设置开放式项目任务,要求学员自主完成从方案设计到功能实现的完整流程,在实践中提升系统思考与工程优化能力。
教学成果评估体系
- ✔ 季度作品展示评估搭建复杂度
- ✔ 程序逻辑测试检验思维严密性
- ✔ 团队项目考核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 ✔ 创新方案设计评估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