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基本概念解析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管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临床测量通常取肱动脉数值。医学记录采用毫米汞柱(mmHg)与国际单位千帕斯卡(kPa)双轨制,换算关系为1mmHg=0.133kPa。完整血压值包含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压力)与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压力)两个参数。
血压类型 | 收缩压范围 | 舒张压范围 |
---|---|---|
理想血压 | <120mmHg | <80mmHg |
正常高值 | 120-139 | 80-89 |
高血压诊断标准
确诊高血压需满足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诊断要求至少两次非同日测量结果达标,测量前需保持五分钟静息状态。特殊人群需注意: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即使当前血压正常仍需视为高血压患者管理。
血压异常特征
- 代谢紊乱:伴随血糖、血脂异常
- 靶器官损伤:心脑肾视网膜病变
- 血管重塑:动脉血管结构性改变
临界血压特征分析
收缩压141-159mmHg或舒张压91-94mmHg区间属于临界高血压范畴。此类人群需加强血压监测频率,建议每两周测量三次不同时段的血压值。生活干预措施包括:
饮食控制 | 每日钠摄入<5g,增加钾摄入 |
运动建议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低血压判断标准
成人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可判定为低血压,65岁以上人群标准调整为收缩压<100mmHg。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特殊表现:从卧位转为直立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血压管理要点
- 规范测量:定期校准血压计
- 记录监测:建立血压变化档案
- 综合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