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高等教育实践平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创了多个突破性实践。院校通过重构传统学科边界,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为本科生打造了独特的成长路径。
卓越的学术传承
延续香港科技大学三十年的办学积淀,广州校区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网络。教学团队由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组成,其中82%的教授具有全球TOP100高校执教经历,定期开展跨校区学术研讨,确保教学标准与国际同步。
学科交叉培养体系
突破传统院系设置,学校建立功能信息、系统枢纽、社会枢纽、生命枢纽四大跨学科平台。每个枢纽下设3-5个融合学域,例如在功能信息枢纽中,数据科学、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实现课程互选和项目共建。
三维培养模式解析
- 学术维度:设置前沿技术工作坊,每学期开展20+场院士讲座
- 实践维度:与大湾区128家科技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 发展维度: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双指导体系
全球创新网络
院校已与42个国家的368所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实施"2+2全球校区"计划。学生可申请在清水湾校区、南沙校区及海外合作院校间进行分段培养,参与包括MIT微硕士项目在内的16个国际联合培养计划。
智慧校园生态
占地1.13平方公里的校园内,配置了智能教室管理系统、科研设备共享平台、数字孪生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学习空间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教学需求快速重构为研讨室、项目工作坊或展示空间。
科研转化通道
通过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学生可参与技术转移项目的全流程实践。院校设立的种子基金已支持137个学生创业团队,其中28个项目获得千万级风险投资,形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培育链条。
个性化发展支持
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包含632门选修课的课程超市。学生可自主设计学习路径,跨枢纽选修人工智能伦理、科技金融等融合课程,形成独特的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