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衔接关键要素解析
在国际教育体系中,IBDP课程因其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严格的评估标准备受认可。为帮助学生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国际课程的无缝对接,我们特别设计暑期过渡培养方案。
教学模块 | 核心内容 | 培养目标 |
---|---|---|
学术基础构建 | 六大学科组知识框架预学 | 建立完整学科认知体系 |
学习方法转型 | 批判性思维与探究式学习 | 掌握IB特有学习方式 |
语言能力提升 | 专业术语与学术写作规范 | 实现全英文学习适应 |
课程实施要点
教学对象
- ▸ 即将进入Pre-IB阶段的新生
- ▸ Y12/Y13需要强化基础的学生
教学周期
集中授课周期:7月初至8月下旬
单日课时配置:2小时/科目
总教学时长:60-80课时(根据诊断评估结果定制)
三维培养体系
知识体系构建
系统梳理数学AA/AI、实验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组核心概念
重点突破微积分基础、化学计量学、经济学模型等高频难点
提前掌握TOK课程分析框架与EE论文写作规范
学习策略转型
- CAS活动设计指导
- IA内部评估准备策略
- EE扩展论文时间管理
- TOK知识论论证技巧
评估标准掌握
深度解析IB评分标准中的MBT评估维度
掌握实验设计(Science IA)的CRITERION B得分要点
针对性训练数学HL Paper 3题型应答策略
教学成效保障
诊断评估系统
入学前进行学术英语测试、学科基础测评、学习风格诊断三维评估
动态调整机制
每两周进行学习效果评估,根据进度实时调整教学方案
注:为教学效果,建议学员在正式开学前8-10周开始课程准备
课程咨询需提前预约学科评估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