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OT干预体系解析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作为儿童康复的重要组成,在大米和小米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机构聘请台湾义守大学张邵霞教授领衔研发,结合大陆儿童发展特点,构建包含动作协调、感知整合、生活适应三大模块的干预框架。
训练模块 | 干预重点 | 周期设置 |
---|---|---|
粗大动作 | 平衡训练/肢体协调 | 12-24课时 |
精细操作 | 握笔技巧/工具使用 | 18-36课时 |
感知觉整合 | 触觉脱敏/视听训练 | 24-48课时 |
多维能力提升方案
课程设计遵循儿童发展阶梯理论,采用动态评估机制。每个训练阶段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初期通过RSSS评估系统进行能力画像,中期穿插情境模拟训练增强泛化能力,后期结合居家指导巩固干预效果。
核心训练内容
-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重力毯使用、平衡板练习等
- 手部功能开发:橡皮泥塑形、串珠等精细操作
- 社交互动场景:角色扮演超市购物、餐厅点餐
专业支持体系
机构配备16位临床督导与72位持证康复师,实行三级质量管控。所有治疗师需完成台湾专家团的500小时岗前培训,并每月参加案例督导会。教学环境采用台湾OT治疗室标准,配备德国Rolf振动仪、美国TheraBand训练带等专业设备。
特色服务模块
✔ 家长技能工作坊:每月开展工具使用示范课程
✔ 训练效果可视化:每8课时生成进展对比报告
✔ 跨学科协作机制:OT治疗师与ST语言治疗师联合干预
干预效果追踪系统
采用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训练过程,通过动作捕捉摄像头分析肢体协调度,压力传感垫测量平衡能力。阶段性评估包含:格里菲斯发育量表(GDS-C)、感觉统合功能评定量表(SIPT)等标准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