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结构设计核心规范
在数控模具设计领域,上海园丁技术团队总结出多项关键设计准则。导轨安装需确保高度比为1:3基础原则,这个比例既能维持滑块稳定性,又可优化滑动流畅性。润滑系统构建时,采用封闭式油槽设计可有效防止润滑剂泄漏,建议使用专用铣刀进行精准开槽。
材料类型 | 收缩率范围 | 处理建议 |
---|---|---|
PC+GF20 | 3‰ | 常规热处理 |
POM | 20‰-30‰ | 局部加强处理 |
精密加工技术要求
型腔加工存在尺寸差异处理方案:小型模具推荐线切割工艺,误差需控制在±0.01mm范围内;中型模具采用数控铣削时,要特别注意垂直度校准,建议预留0.2mm修正余量。嵌件配合角度建议增加1°倾斜角,这个参数设置可有效避免组装过程中的部件碰撞。
材料选型与处理方案
模具主体推荐NAK80钢材,关键受力部位应采用SKH9或SKH51特种钢。在特殊工况下,Viking材料可提升模具耐久性。定位装置的设计参数需要特别注意:球形定位坑建议采用φ3底径,锥角控制在90°-120°区间效果。
装配工艺关键控制点
模具装配前需完成三项预处理:使用高压气枪清除加工碎屑、采用油石打磨接触面、严格检查各角度配合尺寸。侧向抽芯结构设计时,当抽芯力超过800N或精度要求≤0.02mm时,必须采用二级抽芯系统。定位销安装后,需分型面留有0.5-1.0mm安全间隙。
拔模角度设计规范
固定侧拔模角度应比活动侧大2°-3°,这个设计标准既能确保顺利脱模,又能有效防止薄壁件变形。对于长径比>5:1的细长零件,建议增加辅助顶出机构。压块坡度设计需与倾尖角度匹配,常规配置为倾尖角度+2°等于压块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