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新型Li离子电池、Na离子电池体系中高比能量、长寿命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能量存储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功能材料和储能器件设计、制备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已以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dv.Energy.Mater.,Adv.Funct.Mater.,ACS Nano,Nano Energy,Small,J.Mater.Chem.A,ACS Appl.Mater.Interfaces,ACS Sustainable Chem.Eng.,Nanoscal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目前在以黄少铭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广州市低维材料与储能器件重点实验室工作,该团队拥有XRD、SEM、Raman、AFM、UV-Vis、BET、高压静电纺丝机、角分辨光谱等精密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完备,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非常充足的资源。所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揭晓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广州市委宣传部“新时代广州理论专家宣讲团”成员,广州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常务理事,广东省自然辩证法常务理事,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所负责人。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主持博士后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50余篇。
李晓端 教育学硕士、广东工业大学首批教学型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导师团导师。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物理教育多年。2004年调入广东工业大学以来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双语和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本科教学工作量一直名列前茅,教学效果很好,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认可。曾七年连续评教,获得学校八次考核优秀、十三次学校教学优秀奖和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学院教学优秀、评教优秀等奖项二十六项。2021年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此外主持校级和省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教改论文近二十篇,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编和参与教材及其课件编写5项,承担电动力学等学习网站和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学科建设工作。
刘亚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美国文学等研究,省级本科课程《大学英语》的负责人;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科研、教改项目十余项;在《电化教育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及教改论文十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十余部;在课程设计和网站建设、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成果等方面中获得多项奖励;2020年,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1年,指导学院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省赛二等奖等佳绩。
蔡述庭 博士、教授。2012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十余项。目前主要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视觉等研究。在IEEE Trans.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IEEE Trans.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Opt.Laser Eng.,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2018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振友 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数据科学分析、优化计算、医学图像处理等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国家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主持人,省级课程(高等数学)主持人。曾获包括广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教学成果奖4项,获包括获评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工作业绩奖励23项。主持和参加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5部。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8项。现兼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理事、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常务副秘书长、广东省数副秘书长、广东省本科高校数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副理事长、广东省统计常务理事、广东省现场统计常务理事、广州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副理事长等。近年来主要承担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复变函数等课程。
张伟 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新型Li离子电池、Na离子电池体系中高比能量、长寿命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能量存储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功能材料和储能器件设计、制备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已以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dv.Energy.Mater.,Adv.Funct.Mater.,ACS Nano,Nano Energy,Small,J.Mater.Chem.A,ACS Appl.Mater.Interfaces,ACS Sustainable Chem.Eng.,Nanoscal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目前在以黄少铭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广州市低维材料与储能器件重点实验室工作,该团队拥有XRD、SEM、Raman、AFM、UV-Vis、BET、高压静电纺丝机、角分辨光谱等精密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完备,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非常充足的资源。所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