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本科

项目;认证保障;西式课堂;优质资源;节省支出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8-4846
培训世界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本科 >教师团队 >董绍华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本科师资

董绍华
人气指数:24

董绍华,男,1972.1生,山东寿光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管道完整性与安全工程技术专家,该同志是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0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

咨询TA课程

董绍华简介
  董绍华,男,1972.1生,山东寿光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管道完整性与安全工程技术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疆自治区天山英才学者、北京市应急管理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城市能源安全与供给保障”学科带头人。

  该同志是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0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0年度获第 19届中国科学基金会孙越崎能源科技青年奖,现为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第 一届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专项”“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库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负责人(首席),美国腐蚀NACE STAG 75完整性技术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完整性工 作部副主任、北京石油石油与储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腐蚀氢脆与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中国腐蚀压力管道委员会委员,美国机械工程(ASME)高级咨询专家,在石油石化行业具有30年的工 作经历,现任中国石油大学管道技术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工程、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管道运行维护技术、管道安全评价技术、管道信息工程技术,并致力于完整性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曾组建了我国第 一个管道完整性技术团队,形成了管道完整性技术研究领域、开展管道数据平台、风险识别评价、检测、评估、修复等技术为一体多元化创新基地,推动中国管道完整性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做出突出贡献。

  近年来,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 一)等国家、省部级奖励10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与技术丛书10部,主持国家及行业标准8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承担了国家重点计划“国家储备库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担任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8项。学术价值方面体现在候选人建立的管道完整性理论推动管道安全领域的技术进步。
上一篇: 刘蓓 下一篇: 姜汉桥
黄国勇
人气指数: 26

黄国勇,男,湖北汉川人,1983年12月生,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 会(IEEE)储能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 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王彧斐
人气指数: 26

王彧斐,男,1986年1月生,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博士,副教授,校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2008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8月获曼彻斯特大学过程系统集成专业博士学位。

王海柱
人气指数: 26

王海柱教授,2001-2005,西安石油大学本科;2005-20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博连读;2011-20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2013-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研究方向:高压水射流技术、超临界CO2钻完井技术

赵亮
人气指数: 26

赵亮,女,1979年7月生,汉族,陕西省礼泉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2008年7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

蓝兴英
人气指数: 26

蓝兴英,女,1977年11月生,畲族,福建省顺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2004年6月获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刘蓓
人气指数: 26

刘蓓,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2008年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董绍华
人气指数: 26

董绍华,男,1972.1生,山东寿光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管道完整性与安全工程技术专家,该同志是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0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

姜汉桥
人气指数: 26

姜汉桥,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教学情况:本科生课《油藏工程》、研究生课《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与设计》、《石油工程新理论与新技术讲座》

李军
人气指数: 26

李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欠平衡/控压钻井,井下工况人工智能识别、井筒完整性,射孔完井,页岩气开发,岩石力学及其应用;教学情况:《欠平衡钻井理论与方法》,《钻井与完井工程》,《石油工程概论》,《油气井科技进展》

饶莹
人气指数: 26

饶莹,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地震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计算地球物理;2004-2007年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2010-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副教授;2017年-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本科

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本科项目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的特色培养计划,汇聚两院院士领衔的国际化师资团队,构建覆盖全球170所合作院校的学术网络,通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平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能源领域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咨询热线:400-888-48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