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2-5311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
采取“3+1”或“2+2”等学制模式,最终获得国内外认可学位 提供全方位的学生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适应海外生活 接受中英两国的全程监控和质量评审,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课程分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项目由开放教育学院具体运营,采用中英联合培养模式。该项目引进英国先进课程体系,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可灵活选择赴英美澳加等国家完成学业,获得国际认可的学历证书。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师资推荐

金雯教授

金雯教授

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首席专家。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 2012)、《被解释的美》(2018) 和《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现代小说的兴起》(2024),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期刊(SSCI, AHCI)编委。译著涵盖了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8)、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和《诗人与牡蛎:威廉·库珀诗歌选》(2023)。并以“莫水田”为笔名在自媒体上写作评论、随笔与诗歌。

李响老师

李响老师

李响老师,先后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于法国及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暨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受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城市空间优化与智能交通研究工作室负责人,IJGIS编委。自2012年起,担任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委员,自2016年起,担任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副主委、民进上海市委城市治理专委会副主委。其学术成绩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研究方向“时空轨迹大数据处理及应用”与“空间智能分析算法”,主持相关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相关学术专著4部。在时空轨迹大数据处理及应用领域,开发了国内外首套专用于时空轨迹数据管理与应用的软件工具XSTAR,截止2023年底,下载量超过8000次。在空间智能分析算法方面,关注于跨学科研究与跨领域应用的各种空间智能问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自动时空信息采集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领域相关的应用模型、实现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生产安防、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公安监控等方面有多项落地的应用。更详细介绍可参见其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攻城狮”。202

苏亭老师

苏亭老师

苏亭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软件分析与验证、软件测试、软件安全、可信人工智能、复杂软件与系统。部门: 软件工程学院。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021-01至2024-12, 在研,主持;瑞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Spark项目,2020-02至2020-12, 已结题,主持 。

李晨辉副教授

李晨辉副教授

李晨辉,副教授、晨晖学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城市计算、AIGC、智能设计教育。讲授课程:游戏项目实践(本科专业课)、数据可视化(本科专业课)、数据之美(本科通识课)、智能金融技术(研究生课程)。获奖:2024年CAD&CG学术会议海报论文奖;2023年度华东师范大学能达奖教金;2023年度全国高校美育优秀课程案例;2022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CAD&CG学术会议优秀审稿人;202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奖;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校优秀教职工;2018年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7年SIGGRAPH ASIA可视化研讨会论文奖;2015年ICCI*CC国际会议论文奖。

杜冰

杜冰

杜冰,学科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肿瘤免疫治疗;2.创新性CAR-T细胞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开授课程:《免疫学技术》、《免疫学》。科研项目:2023年4月-2026年3月,主持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研究领域项目“Calcineurin介导的病毒性肺损伤模型构建及其动态致病机制研究”(23141901800);2023年5月-2026年4月,主持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项目“基因编辑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23XD1430600);2023年1月-2026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GPR43调控MDSC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32270960);2018年5月-203年5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孤儿GPCR的生理功能研究”(2018YFA0507001);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gr4介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31770969);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源性危险信号ADP及其受体在病毒感染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31570896);201

何佳讯

何佳讯

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执行院长,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市场营销杰出访问教授”(2011-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后获理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兼任上海市市场副会长,美国营销国际协会(SMEI)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品牌研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可持续创新与增长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rends科学委员会委员等。曾兼任CSSCI集刊《营销科学学报》(清华和北大主办)专业主编(2011-2017)。 主要研究领域为品牌战略与企业增长、市场战略与顾客管理,聚焦以中国为新兴市场的品牌战略与品牌全球化研究,建立“长期品牌管理”“企业级品牌战略”和“国家品牌资产”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国内外品牌态度与行为方面有一系列成果,发展的品牌战略与测量方法有品牌关系质量模型、品牌情感结构、代际品牌资产量表、品牌与国家联结等,被广为引用,并指导企业建立品牌战略系统,包括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学校优势

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项目构建起中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培养体系。该项目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亚伯大学等知名学府深度合作,通过课程体系互认、师资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形成"国内筑基+海外提升"的复合培养路径。

中外联合培养示意图

教育资源配置优势

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占比达85%,专业核心课程由外籍教师与海归博士共同执教。实验教学环节配备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实验室系统,支持远程协同实验操作。图书馆开通全球学术资源访问权限,覆盖ProQuest、JSTOR等56个国际学术数据库。

特色培养机制解析

  • 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职业规划导师,建立个性化发展档案
  • 学分银行:实现国内外课程学分互认,支持弹性学习周期
  • 质量双审:定期接受QS排名前200合作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

升学路径规划

项目提供3+1、2+2等灵活学制组合,前序阶段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后续阶段对接合作院校专业方向。以商科方向为例,学生可衔接埃塞克斯大学金融分析、亚伯大学国际商务等12个细分方向,历年升学成功率保持98%以上。

典型培养方案

■ 国内阶段:学术英语强化+专业基础课程

■ 过渡阶段:跨文化适应训练+学术写作指导

■ 海外阶段:专业方向课程+毕业论文指导

支持服务体系

项目运营团队配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职顾问,提供从语言提升到签证办理的全流程服务。定期举办的国际学术讲座、海外院校专场说明会、校友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构建起立体化的留学支持网络。指导中心与全球500强企业建立实习推荐通道,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世界知名企业比例达41%。

展开更多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本科-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