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快题设计核心模块
在居住区快题设计中,需重点把控道路系统、建筑布局、公共配套三大核心要素。不同地形条件的场地存在差异化设计策略,下文将系统梳理居住区规划的技术要点与实战技巧。
设计要素 | 平原地区要点 | 山地特殊处理 |
---|---|---|
道路系统 | 网格化布局,道路间距150-200m | 螺旋式路网,纵坡≤8% |
建筑布局 | 行列式/围合式组合布局 | 吊脚/错层处理,分层入口 |
道路系统设计规范
居住区道路需严格遵循分级标准:居住区级道路宽度≥9m,小区级6-9m,组团级3-5m。出入口设置需满足双向通行需求,机动车道开口距城市干道交叉口≥70m。
道路等级 | 路面宽度 | 控制红线 |
---|---|---|
居住区级 | ≥9m | ≥20m |
小区级 | 6-9m | ≥10m |
住宅间距技术参数
日照间距计算公式L=α×(H1-H2),其中α取值需参照当地规范标准。多层住宅侧面间距≥6m,高层与多层之间≥9m,高层建筑之间≥13m。
建筑类型 | 最小间距 | 特殊要求 |
---|---|---|
多层条式 | 6m | 避免机械排列 |
高层点式 | 13m | 考虑视觉卫生 |
山地住区特殊处理
山地建筑布局宜采用自由式或之字形道路系统,道路纵坡控制在8%以内。建筑处理可采用分层入口、吊脚等形式,公共服务设施需按实际路程设置服务半径。
典型处理手法包括:沿等高线布置建筑群体,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半地下车库,通过梯道系统连接不同台地。需特别注意边坡防护与排水系统设计。
图纸表达规范
总平面图需完整表达道路系统、建筑轮廓、绿地范围及重要节点。技术指标计算需包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三项核心数据,其中绿地计算需扣除屋顶绿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