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课程培养体系解析
在苏州进藤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中,IB课程作为衔接国内外教育体系的重要桥梁,采用国际文凭组织(IBO)制定的全球统一课程标准。该体系包含PYP小学课程、MYP中学课程以及IBDP大学预科课程,形成3-19岁全年龄段培养闭环。
学段划分 | 年龄范围 | 核心培养目标 |
---|---|---|
PYP阶段 | 3-12岁 | 跨学科探究能力培养 |
MYP阶段 | 11-16岁 | 批判性思维建立 |
IBDP阶段 | 16-19岁 | 大学预备学术训练 |
教学实施三大核心模块
进藤教育的IB课程培训特别强化三个转型支撑点:
- 双语过渡机制:设置专业术语对照库,建立中英文思维转换桥梁
- 评估体系重构:从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过程性成长档案
- 学习方式迭代:推行项目式学习(PBL)与跨学科探究结合模式

课程特色深度解读
区别于传统国际课程体系,IB课程在苏州进藤国际教育的实施呈现显著特征:
全球视野本土实践
课程内容既包含国际文凭组织规定的标准模块,又融入长三角地区文化元素,例如在TOK知识论课程中增设吴文化案例分析单元。
学术能力分级培养
针对不同学段设置差异化的学术写作标准,从MYP阶段的文献综述到IBDP阶段的拓展论文(EE),形成螺旋式提升路径。
教学成果保障体系
为确保学习效果,进藤教育建立三维质量监控机制:
- 月度学习轨迹分析报告
- IB考官参与模考命题
- CAS活动学分认证系统
通过该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在IB大考中平均分保持38分以上,其中HL高阶课程满分率持续领先区域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