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课程核心架构解析
国际认可的IB文凭课程由知识理论课(TOK)、拓展论文(EE)和创新实践活动(CAS)三大核心模块构成,配合六大学科组的系统性学习。学科选择需在语言文学、第二语言、个人与社会、实验科学、数学与计算机、艺术等组别中各选一门,其中至少三门需选择高阶课程(HL)。
课程类型 | 标准课程(SL) | 高阶课程(HL) |
---|---|---|
教学时长 | 150课时 | 240课时 |
评估方式 | 20%内部评估+80%统考 | 20%内部评估+80%统考 |
三维度教学支持体系
- ▶ 知识体系构建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学科框架,重点突破微积分应用、实验设计等高频难点模块,建立跨学科知识连接
- ▶ 备考策略优化 分析近五年大考命题规律,针对数据题、论述题等不同题型定制解题模型,安排全真模拟考试训练
- ▶ 学术能力提升 提供EE论文选题指导、文献检索方法论及学术写作规范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专业导向选课方案
理工科方向配置
高阶组合推荐:物理HL+化学HL+数学分析HL,配合TOK知识理论课与物理拓展论文,适合申请工程、计算机等STEM专业。
人文社科方向配置
建议选择经济学HL+历史HL+心理学SL组合,注重案例分析与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匹配法律、商科等专业申请需求。
特别提示:英美高校对数学HL成绩要求存在差异,申请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需数学HL达到7分,而MIT更看重物理HL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成效保障机制
- 每月进行学习效果诊断测试
- 建立个人错题数据库智能分析系统
- 实施三方沟通机制(学员-教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