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创新型国际本科培养体系打破传统教育边界,依托国内重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跨国分段培养机制。注册海外合作院校学籍的学生,可进入上海多所双大学开展课程学习,共享统招本科生教学资源。

培养体系核心要素
弹性学制设置:提供1+3、2+2、3+1多种学业规划方案,适应不同学术基础的学生发展需求。
专业覆盖广度:包含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等58个学科方向,美国方向除外工科专业。
教学质量保障:中外教师联合授课,采用原版教材与本土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
重点合作院校概览
复旦大学
开设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微电子等24个专业方向,QS亚洲排名持续保持前20位。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实力突出,ARWU工程学科排名全球前30。
特色培养机制
全球升学网络
英美院校:布里斯托大学(QS58)、加州大学系统(USNews前100)、昆士兰大学(QS46)
亚太地区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早稻田大学等23所知名学府
特殊通道项目:提供德国TU9、法国精英商学院联盟等特色升学路径
教学实施保障
师资构成:国内教授占比65%、海外特聘教师25%、行业导师10%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40%)、项目实践(30%)、理论讲授(30%)
质量监控:实行三方评估机制(学生评分+同行评议+专家督导)
设施支持:专用智慧教室、共享实验室、外文数据库访问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