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留学专项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三大核心模块
教学模块 | 核心内容 | 课时安排 |
艺术流派解析 | 文艺复兴至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梳理 | 36课时 |
研究方法论 | 图像学分析/社会学解读/符号学应用 | 24课时 |
学术写作训练 | 论文结构搭建/文献引用规范/批判性思维 | 30课时 |
教学特色与培养路径
课程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上午进行艺术史论系统讲解,下午开展案例研讨工作坊。每周安排2次专题文献精读,重点解析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等学者的经典著作。
教学团队由3位具有罗德岛设计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海外背景的导师组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建立跨文化视角的艺术分析框架。课程设置包含12个经典案例深度解析,涵盖从古希腊雕塑到数字艺术的典型样本。
学习成果与学术支持
完成课程学员将掌握艺术史研究的三大核心能力:艺术品风格辨识、学术论文规范写作、研究课题设计。教学过程中提供30+所海外院校申请数据库,包含芝加哥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等院校的详细录取要求。
课程配套服务包含作品集指导工作坊,重点提升研究计划书撰写质量。往期学员案例显示,系统学习后文书修改次数平均减少4次,研究选题提升60%。
教学进度安排示例
阶段(1-4周)重点构建艺术史时间轴认知框架,完成3篇短论文写作;第二阶段(5-8周)开展比较研究方法训练,形成个人研究选题;第三阶段(9-12周)进行学术写作强化,产出符合海外标准的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