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人才培养方案解析
核心教学模块构成
课程类别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造型基础 | 立体构成/材料实验/空间表现 | 120课时 |
工艺实践 | 陶瓷烧制/金属铸造/石材雕刻 | 180课时 |
数字艺术 | 3D建模/虚拟现实/参数化设计 | 90课时 |
教学实施特色
采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每位学员配备专业技法导师与艺术理论导师。教学过程中注重材料语言探索,从传统石膏翻模到现代3D打印技术均纳入实训范畴。
国际师资配置
- 罗德岛设计学院雕塑系客座教授季度工作坊
-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驻校指导
- 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刻传人技法演示
创作空间配置
教学基地配备专业雕塑工坊,包含:
- 恒温陶艺烧制窑
- 数控雕刻工作站
- 金属铸造车间
- 综合材料实验室
职业发展路径
结业学员主要服务于: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影视美术制作、艺术策展机构、高校艺术教育等领域。近年学员成功案例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迪士尼主题公园雕塑主创等。
作品集指导要点
创作过程记录:要求完整呈现从概念草图到成品制作的逻辑链条
材料实验报告:需包含3种以上不同材质的测试样本
空间展示方案:提供实体与虚拟两种呈现方式的对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