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预估分核心评定机制
作为国际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IB预估分的生成遵循严格的评定流程。教师团队将综合考量学生DP1阶段的全方位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单元测试成绩、模拟考试结果、内部评估(IA)完成质量,以及日常课堂参与度等多维度数据。
评分体系构成要素
- 周期性单元测试成绩占比约35%
- 模拟考试表现占比约30%
- IA作业完成质量占比约20%
- 课堂参与及进步趋势占比约15%
英国院校具体要求解析
院校名称 | 总分要求 | HL科目要求 |
---|---|---|
剑桥大学 | 40-42 | HL科目776组合 |
牛津大学 | 38-40 | HL科目6/7分组合 |
帝国理工学院 | 38-42 | 专业相关HL科目6-7分 |
提升预估分关键策略
定期进行学习进度诊断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盲区,建议每六周完成一次模块化知识检测。重点强化IA项目的创新性和学术严谨性,确保研究课题与HL科目高度契合。
阶段性目标管理
- DP1阶段保持各科成绩稳定性
- 模考前完成三次全真试题演练
- HL科目建立专项错题档案库
重要注意事项
预估分与最终大考成绩的差异需控制在3分以内,超出阈值可能影响最终录取结果。建议在DP2阶段保持每周15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长,重点突破HL科目的核心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