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编程教育新范式
在智能化教育趋势下,我们的中级课程采用第三代LEGO教育套件,重点突破传感器协同控制技术。课程设置包含机械结构设计、智能传感应用、逻辑算法实现三大知识模块,通过18个递进式项目实现能力跃升。
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能力培养 |
---|---|---|
基础构建 | 机械传动原理 | 空间结构认知 |
传感器应用 | 多传感器融合 | 环境感知训练 |
竞赛实战 | FLL任务解析 | 策略优化能力 |
课程核心价值体系
区别于传统机器人教学,本课程建立三维能力评价模型:机械结构合理性占30%,编程逻辑严谨性占40%,创新解决方案占30%。每学期设置三次阶段性评测,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 ▪ 教具配置:EV3核心控制器+8类传感器套组
- ▪ 教学方式:PBL项目制学习模式
- ▪ 成果输出:每年组织学员参与FLL工程挑战赛
技术能力进阶路径
课程设置遵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从认知理解到创新应用分六个层级推进。第三教学单元开始引入VEX竞赛标准,要求学员在90分钟内完成指定任务的机械搭建与编程实现。
- 单传感器基础应用(第1-4周)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第5-8周)
- 复杂环境任务规划(第9-12周)
教学成效保障机制
实施三师协同教学模式:主讲教师负责知识传授,助教进行实操指导,竞赛教练提供专项训练。每季度开展家长开放日,现场演示学员完成的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实战项目。
往期学员在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凭借课程所学的路径规划算法获得技术创新奖。结业学员可达到独立编写300行以上控制代码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