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成长教学体系详解
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能力培养 |
---|---|---|
结构认知期 | 基础配件识别与组合 | 空间构建能力 |
机械原理期 | 齿轮传动/杠杆原理 | 物理认知能力 |
工程应用期 | 四驱车/机械臂制作 | 问题解决能力 |
编程启蒙期 | 图形化编程基础 | 逻辑思维能力 |
赛事准备期 | FLL/VEX赛项解析 | 团队协作能力 |
模块化教学模式解析
教学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叶昌青博士领衔,采用双师指导模式。每8-10名学员配置主讲教师与助教,确保实时关注每个学员的搭建过程。课程设置包含工程日志记录环节,要求学员系统记录搭建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
能力培养方向
- 机械结构认知:通过200+标准配件组合训练
- 物理原理应用:12种基础机械原理实践
- 工程思维培养: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完整流程
教学体系特色亮点
课程采用三维评估系统,从结构完整性、原理运用准确度、创意实现度三个维度进行动态考核。每月设置主题创作周,学员需独立完成指定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赛事衔接规划
第三教学阶段开始融入赛事标准要求,学员作品需符合FLL场地赛规格。课程包含往届优秀作品逆向解析模块,帮助学员理解竞赛评分要点。
教学成果保障机制
实施四维反馈系统:课堂实时指导+课后作品点评+阶段成果展示+家长沟通会。每学期末组织校内选拔赛,优胜作品直接获得区域赛事推荐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