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的跨学科实践
课程采取项目制学习方式,由专业导师指导学员完成从园区规划到设施建设的全流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基础物理原理与机械传动知识,学员使用工程积木搭建摩天轮、过山车等经典设施模型,同步学习结构稳定性与运动轨迹设计。
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能力培养 |
---|---|---|
规划筹备期 | 地形测绘与功能区划分 | 空间思维能力 |
建设实施期 | 机械结构组装与调试 | 工程实践能力 |
运营展示期 | 项目路演与成果答辩 | 表达沟通能力 |
课程模块与教学安排
实体建构模块
前三天课程聚焦物理空间创造,学员分组完成主题园区规划。教学涵盖地形勘测、功能分区设计、游乐设施模型搭建等实践环节,重点培养三维空间构建与团队协作能力。
数字编程模块
后两天转入数字创作阶段,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开发电子导览系统。教学内容包括交互界面设计、设施介绍程序编写、游客动线模拟等,建立计算思维与数字表达能力。
多维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实践维度
要求学员在园区规划阶段提出至少三个创新设计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选择最优方案实施。建设过程中设置突发问题解决环节,模拟真实工程场景。
成果展示维度
课程最后设置项目验收环节,学员需进行完整的成果展示与答辩。评审标准包括设计创新性、结构稳定性、程序功能性及团队协作表现四大指标。
- 每日设置项目进度汇报环节,培养系统性思维
- 引入家长参与的投资人角色扮演机制
- 建立多维度作品评价体系,包含自评与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