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
临床医学学科创建于1948年,1984年获批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获批二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2006年获批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1年临床医学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一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2012年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1年获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018年获批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优秀学科A类”建设学科,2022年获批吉林省“世界优秀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06人,博士学位286人,博导33人,有“千人计划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级教授、A类人才、省第1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40余人,进入"全球学者库"全国专业领域学术影响力100强3人。学科现有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等部委级科研平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以吉林省世界优秀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培养临床医学高级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在缺血性心血管病治疗、超声纳米微泡介导的药物治疗瘢痕疙瘩、肿瘤精准治疗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含药物临床)37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3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5亿元。临床医学学科连续9年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6篇多中心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影响因子176.079)和柳叶刀杂志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8项,授权发明、实用专利104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298项,获国家继教项目123项。
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负责制及研究指导小组共同培养模式,采取讲授、讲座、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前沿最新进展,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着重培养研究生献身科学、敬业、团结协作和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课程大纲
课程一:高级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学分)——探讨细胞、器官、系统水平的复杂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下功能紊乱的机制。
课程二:分子医学基础(3学分)——介绍基因、蛋白质等分子层面的医学知识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应用。
课程三:临床药理学进展(2学分)——分析新药研发、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前沿内容。
课程四:内科学高级专题(4学分)——分系统深入讲解内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
课程五:临床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2学分)——指导学员如何设计临床研究、分析数据、撰写科研论文。
课程目标
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
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开展医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水平,增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竞争力。
助力学员达到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为申请硕士学位做好充分准备,实现职业发展的晋升。
课程详情
学制:2 年课程学习时间,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相应学分。自通过全部考试之日起(完成第1阶段课程学习),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在导师指导下,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并在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并通过。
授课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课程依托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学员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课程视频可反复观看,方便学员复习巩固知识。线下课程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到指定地点参加集中授课和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技能训练。
上课地点:线上课程不受地域限制,学员可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线下集中面授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主要在杭州及周边地区,方便学员参加。
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当表明申请人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较熟练的技能。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研究、写作和学位申请过程中必须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校关于学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尊重知识产权、严谨治学,遵守科研诚信。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末确定课题并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经专家组就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应有详细记录,经专家组评议通过者可按计划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如未通过者,在6个月内补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一般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报管理部门备案,并应及时补做开题报告。
3.论文的中期检查
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在第四学期末,应在学科范围内汇报本阶段课题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等,与会者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此项工作应有详细的记录。
4.论文的预审查(初审)
第五学期初,各学科(专业)统一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预审查(初审),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复审阶段。
5.论文的预答辩(复审)
学科于第六学期(3月末之前)组织预答辩委员会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复审)工作,未参加预答辩或预答辩未通过者不能参加正式答辩(终审),要延期答辩。
6.论文答辩(终审)
第六学期(5月至6月初),由学科公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专家组由3-5名专家组成,2/3及以上专家同意方为通过答辩。
7.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要求在学校核心期刊目录内的期刊,含录用通知书)且参加学院组织的研究生学术月论文发表。(发明专利、科技获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科竞赛奖与核心期刊论文转换关系详见2021年12月23日的《临床医学硕士学术学位申请者创新成果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