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教融合的实践典范
在渝州大地孕育的职业教育明珠,重庆能源工业学校始终践行"技术立校、产业兴校"办学理念。办学专业从能源领域不断拓展,现已形成涵盖土木水利、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六大专业集群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该校98.21%的率背后,是与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共建的物联网实训中心,与保利地产联合开发的BIM技术应用课程,以及与三色教育集团共同研发的职业教育云平台。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通过"双主体"育人机制,该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入华东数控真实生产项目,机电专业学生可参与苏州博实机器人研发调试,电子商务实训直接对接阿里认证体系。特别在养老护理领域,与广达康复医院共建的智慧康养实训基地,配备智能体征监测系统和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实现教学场景与医疗机构的无缝对接。
国际人才培养体系
独创的"德语+精密制造""日语+康养管理"双元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劳斯莱斯零部件加工工艺,又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近年已有54名学子取得歌德学院认证,17人通过JLPT日语能力考试,20余名优秀毕业生参与德国工业4.0技术交流项目。
特色校园文化工程
以"能文化"为核心构建的三维育人生态,包含能源节约实践中心、安全生产模拟实验室、绿色技术创新工坊等特色空间。每月举办的能投杯技能竞赛,吸引重庆大学等18家联盟单位参与,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文化品牌。
行业认可与社会影响
在2020重庆英才大会上,学校展示的智能养老看护系统获得国家人社部领导高度评价。作为成渝职教联盟重要成员,与眉山工程技师学院共建的"双城技术人才孵化基地",已为两地企业输送1200余名复合型技能人才。近年师生团队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58项荣誉,专业建设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
通过持续深化"校-企-政-行"四方联动机制,重庆能源工业学校已建成覆盖能源开发、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领域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从嘉陵江畔到狮城新加坡,从重庆煤炭行业到中东能源项目,七万余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印证着这所特色职校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