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663-3380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
采用书院制和导师制,实行本硕和本博直读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学校注重全英文授课和项目制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 本科课程采用大类培养与分阶段培养模式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 南宁启航考研通过创新教学体系构建考研培训新模式,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双师辅导机制,为考生提供全科备考解决方案。机构配备智能学习系统与在线答疑平台,实现教学服务全天候覆盖。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师资推荐

李世玮教授

李世玮教授

李世玮教授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他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的讲座教授,同时担任系统枢纽院长。另外,他还兼任香港科技大学的深圳平台执行院长、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以及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微电子/光电子封装和增材制造的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涵盖晶圆级封装和异构集成、面向微系统封装的3D打印、面向半导体照明和超越照明的LED封装、以及无铅焊接工艺和焊点可靠性。除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数百篇论文之外,李教授还与其他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4本微电子封装方面的专书,并贡献了其他10本书中的部分章节。李教授是电气电子工程师(IEEE)、美国机械工程师(ASME)、国际微电子组装和封装(IMAPS)、和英国物理(IoP)的会士(Fellow)。目前李教授也正担任《ASME电子封装期刊》的总主编。

陈雷教授

陈雷教授

陈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所所长,香港科技大学教育部/MSRA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力机器学习,众包,区块链,图形数据分析,概率和不确定数据库以及时间序列数据库。陈教授获得2020年中国电子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ACM SIGMOD时间检测奖,2022 VLDB研究论文奖,2014 VLDB优秀示范奖。陈教授曾担任VLDB 2019 PC联合。目前,陈教授是IEEE TKDE的主编,他是长江讲座教授,基金委海外杰青,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和VLDB基金会的执行会员。

齐晔教授

齐晔教授

齐晔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 齐晔教授于1994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和锡拉丘斯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大众汽车”冠名讲席教授,美国布鲁金斯高级研究员,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1995-1996年,在康奈尔大学理论中心任研究员。2001年任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先后执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以及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齐晔教授是全球公认的环境科学家和政策专家,领导了中国低碳发展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政策与治理、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他在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及著作200余篇(部),并合著著作《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以及相关英文著作十部。

温维佳教授

温维佳教授

温维佳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院长。 温教授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温教授在软物质、智能材料、波功能超材料、纳米生物材料、先进功能结构材料、光电子先进材料、微流体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温教授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并担任过各种重要的学术领导角色。他曾于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于2013-2018年担任国家公益性专项(农业)首席专家;其率领团队完成的“巨电流变液结构和物理性质”研究项目以完成人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温教授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400多篇,其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X、Annual Review、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杂志,并被多次邀请在国际著名杂志撰写评论文章。其发表的文章引用超过18,000多次,h因数达到65

吴景深教授

吴景深教授

吴景深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教学),分管教学政策与程序,确保教学质素及学术诚信,推动教学创新以及学术创造力。他亦是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教授。 吴教授在加入港科大(广州)之前,是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SDIM)的创始院长和讲座教授(2019–2020)。1996年至2018年,吴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长期任教二十三年,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012年获“国家特聘专家(创新人才)”荣誉。 2007年,吴教授被任命为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副院长,并在广州南沙创立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CEMAR)。2012年,他创办了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联合学院(JSSD),并在2014年至2016年间担任创始院长。其间,JSSD被国家外专局评定为批国际化办学示范学院之一。2017年至2018年,他创办了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ISD),并担任署理学部主任。 吴教授198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94年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 1983年至1985年,吴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任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筹备工作组的工作。1985年至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任教。1

庞鼎全教授

庞鼎全教授

庞鼎全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行政)。在加入港科大(广州)之前,庞教授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行政)及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庞教授于1991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他曾于2019年任香港科技大学署理首席副校长,2013年至2021年任首席副校长顾问(教学创新与电子学习),于2002年至2010年任学术副校长(研究生教授及学术研究)及于1999年至2002年任工学院副院长。他也曾于2019年至2021年任教育创新中心署理主任及于2015年至2018年任工程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前,他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器科学系副教授。 庞教授现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辖下的研究评审工作小组的成员及研究主题及题目督导委员会成员。他曾于2010年至2012年担任教资会的学术研究顾问。他亦为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成员和资历及质素小组委员会。他也曾于2014年至2020年任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成员和资历及评审委员会。 庞教授除了是的学术行政人员,还主持多项电子学习的计划,包括由教资会的教与学资助计划拨款的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联合平台(HKMOOC)。他带领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亚州首间大学加入全球大型在线课程平台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学校优势

大湾区教育新地标: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特色解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际本科自创立之初便备受关注。这所坐落于南沙庆盛枢纽的中外合办大学,通过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资源整合,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化高等教育新标准。

学术资源深度整合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QS全球排名前40的学术实力,广州校区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突破传统学科界限,重点发展交叉学科领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前沿方向形成特色优势。

  • • 师资团队80%具有国际院校任职经历
  • • 实验室配置达到国际水准
  • • 每年科研经费投入超5亿元人民币

创新培养机制解析

学校实行"书院制+导师制"双轨培养模式,每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达35%,与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

特色培养路径:

1. 本硕连读项目(4+1模式)

2. 国际双学位联合培养

3. 学期交换全球TOP50院校

区位优势与生活配套

校区选址大湾区几何中心,1小时交通圈覆盖香港、深圳、珠海等核心城市。校园建设采用智慧园区理念,配备智能化教学设施和国际化生活社区。

设施类型 配置标准
教学空间 智慧教室占比90%
科研设备 10亿元级仪器共享平台
生活区 国际化公寓管理系统

国际认证与前景

毕业生同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学位证书和广州校区毕业证书,学历受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服务系统对接大湾区6000余家高新企业,历年毕业生平均起薪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领军者,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和真实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企业的实战经验。"

—— 港科大(广州)教务长访谈

展开更多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本科-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