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

专业的师资团队进行培训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2-163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课程分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凭借70余年办学积淀,构建了完整的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两院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建成深层油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0余个科研平台,与53个国家23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为能源行业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师资推荐

吴明铂老师

吴明铂老师

吴明铂老师主持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攀登计划、拔尖人才建设工程等40余项课题

周瑶琪老师

周瑶琪老师

周瑶琪老师1995年博士后出站到石油大学(华东)任教,时刻立足于教学和科研的线,作为地球化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事件地质学、化学层序地层学、地层间断面、行星内部结构及演化理论、地球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化学动力学和盆地动力学等。

田原宇老师

田原宇老师

1990-199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工学学士 1995-199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艺,工学硕士, 2000-200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博士,

赵东风老师

赵东风老师

主要从事三个专业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1]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三废处理及资源利用技术(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技术、环境友好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环境监测新技术研究、石化节能评估及优化技术 [2]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评价新技术研究、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研究、安全连锁仪表(SIS)技术研究、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应急及管控技术研究、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及风险管控技术研究、本质安全评估及提升技术研究 [3]化学工程(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化工安全连锁仪表(SIS)技术研究、化工设备检测及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氢能生产及利用安全控制技术

徐海老师

徐海老师

2003-2005,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及天文学院,博士后 1993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冯翔老师

冯翔老师

冯翔老师围绕工业催化剂微纳多尺度结构调控,创制高效且稳定的催化剂并进行工业成型与放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学校优势

全球能源人才培养高地

扎根齐鲁大地六十余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已发展成为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国际教育枢纽。校园内矗立着象征能源精神的井架雕塑,见证着学校从北京石油学院到"双"建设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国家级科研平台集群

学校配置深层油气国内重点实验室等40余个高端研究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8.7万平方米。重质油国内重点实验室在国际能源转化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27项,年均科研经费突破4.2亿元。

国际化育人新模式

项目采用"2+2"双校园培养机制,前两年夯实数理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后两年对接全球53个国家230所合作院校。课程体系引入SPE(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认证标准,实行全英文授课占比达65%。

特色培养维度

  • ■ 能源经济复合型课程模块
  • ■ 跨国企业定制化实践项目
  • ■ 国际能源赛事培育机制

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与中石油、中海油等龙头企业共建12个现代产业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方案。学生大三即可进入企业科研团队,参与页岩气开发等实际工程项目,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达18.6万元。

全球合作网络

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世界能源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定期举办国际能源青年论坛。学校沙特联合实验室已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研究的重要枢纽,累计培养外籍研究生360余名。

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正着力建设智慧能源学科群,在新能源材料、CCUS技术等前沿领域布局新专业方向。青岛校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国际教育园区,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后可容纳2000名国际学生。

展开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本科-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