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教育新模式解析
创新培养体系构成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与蒙古科技大学共建的跨境分段培养机制,突破传统国际教育模式时空限制。该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在化学工程工艺与统计学两大专业领域形成特色培养方案。
培养阶段 | 教学实施方 | 核心任务 |
---|---|---|
阶段(1-2学年) | 蒙古科技大学 |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跨文化适应训练 |
第二阶段(3-4学年) | 西北工业大学 | 高阶专业课程研修 创新实践项目开展 |
特色课程模块详解
化学工程方向构建"基础理论-工艺设计-材料研发"三级课程体系,开设催化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等核心课程。统计学专业设置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前沿课程,强化定量分析能力培养。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架构
- ▶ 单元操作原理(蒙古科大)
- ▶ 化工过程优化(西工大)
- ▶ 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双校共建)
专项学术支持系统
项目设置双语教学支持团队,针对跨境学习特点开发专属教学资源库。数学与统计学院配置远程授课系统,实行"主讲教师+辅导助教"双轨制,确保课程衔接连续性。
"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学术发展档案,定期进行学习成效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项目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双校协同管理机制
联合管理委员会每学期召开教学协调会议,解决课程学分互认、教学质量监控等关键问题。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通道,保障学生跨境求学权益。
质量保障措施
- 双校教师联合备课制度
- 学期末教学效果双向评估
- 毕业生能力达成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