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中外双方共同确定培养方案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2-1933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
采用国际优秀大学教学方式,以小班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育人模式 根据学生特长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作为教育部认证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澳洲院校联合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四大优势专业采用中澳双导师制教学,学生不出国门即可获得国际认可的本科双学位,师资队伍包含30%以上外籍专家,培养方案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前沿技术。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师资推荐

李淑娟老师

李淑娟老师

李淑娟老师,女,工学博士,陕西省3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机械工程生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承担《现代制造系统》《现代加工过程优化》等课程的教学就职及本科生和研究生指导就职。主要研究方向有脆性材料超精密加工技术、制造过程分析、建模、控制和优化、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等。

党发宁老师

党发宁老师

党发宁老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色线上课、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国家级本科课程负责人,土木工程国家专业负责人,土木工程博士学科带头人。曾任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现任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理事长及其教育就职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土木建筑教育就职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力学常务理事,陕西省教指委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数学物理模拟专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就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它纵、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编写、主审规范8部,合作出版专著10部,多次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水力发电特等奖,获“陕西最美科技就职者称号”。

余宁梅老师

余宁梅老师

余宁梅老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指委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陕西省教学团队及国家专业负责人。西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历任主管研究生副院长,学科带头人。主讲本科生“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和研究生“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主讲的本科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课程,研究生课程入选陕西省优秀教学案例。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2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2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120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20项。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获陕西科技进步奖1项,技术发明2等奖1项,西安市科技进步1等奖2项。

黑新宏老师

黑新宏老师

黑新宏老师,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CCF杰出会员,ACM会员,IEEE会员,CCF青工委委员,中国自动化网络信息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专委会委员。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安全关键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其在轨道交通等系统中的应用。

张亚玲老师

张亚玲老师

张亚玲老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课程责任教授,陕西省优秀在线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负责人,国家级优秀线上线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中国计算机会员、陕西省计算机教育理事、网络工程省级优秀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主持完成陕西省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20余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奖励2项,发表论文50余篇。

杨莺老师

杨莺老师

杨莺老师,女,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美国亚利桑那州里大学与得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书记。半导体物理教学负责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创新委员会委员。获得第六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陕西省第四届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陕西省电类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西安理工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本科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低维半导体材料。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出版译著2部。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学校优势

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解析

双校共建教育新模式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深度合作,在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领域构建了独特的"四维融合"培养体系。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专业交叉和学科重构,形成了包含智能系统设计、数字化建造技术等前沿方向的课程集群。

语言能力培养体系

学院采用渐进式英语提升方案,入学初期设置学术英语强化模块,通过外教主导的专项训练,配合英语话剧创作、跨文化工作坊等实践项目,使学生在1-2学期内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实行"三阶过渡"策略,从双语辅助逐步过渡到全英文专业授课。

创新教学实施路径

  • 混合式课堂组织:40人小班授课结合分组研讨
  • 云校园资源共享:直通澳方数字教学资源库
  • 双师协同教学: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中外双导师

个性化发展支持系统

学院构建了"三维成长档案"管理体系,为每位学生建立包含学术能力、实践经历、创新成果的电子档案。通过学业导师与行业专家的定期会诊,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重点发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置企业真实项目导入的"做中学"环节,与多家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国际资源对接平台

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国际发展资源:

  • 澳方教师驻校指导
  • 跨国联合毕业设计
  • 国际学术会议通道
  • 双学位申请指导

展开更多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