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

1.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强大的外籍学术团队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8-4846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
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 主要实施本科学历学位教育和外国学士学位教育 引进海外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一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学院
课程分类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 作为沪上知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依托英国高校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学院通过IET工程认证和AACSB商学院认证,采用全英文小班授课,提供机械设计、电子信息等特色专业,为学生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师资推荐

郑平

郑平

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工程热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多孔介质传热、辐射传热和微尺度传热三个传热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其在地热能源的开发、航天热控、燃料电池性能的评估、微电子芯片冷却的应用研究。

顾敏

顾敏

校务委员会执行;顾敏院士是首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顾敏院士是首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

卜胜利

卜胜利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2015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得者,2012-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Cornell University访问学者。

张万福

张万福

张万福,博士/教授/博导,201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14年至今在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主要从事动力/流体机械强度与振动、密封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流体激振等方向的研究

庄松林

庄松林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在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学生开设多门有关光学课程和指导论文,1998年以庄松林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点获得批准,多年来他亲自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四十多名

刘宝林

刘宝林

刘宝林于1993-1996在上海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96年毕业留校。2001年至2004年到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做访问学者,系统地研究了组织工程化骨的低温保存方法,以及细胞、组织低温损伤的机理。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学校优势

国际化教育新标杆的成长密码

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持续创新教育模式。学院依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九所知名学府的教学资源,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跨国教育生态系统,为超过5000名学子搭建起通往国际舞台的桥梁。

权威认证奠定办学根基

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确保学院颁发的学历学位获得全球广泛认可。这种官方认证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既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的本科学位,同时还能取得英国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学位认证。

国际化师资矩阵

来自20余个国家的110人教学团队中,外籍教师占比突破80%大关。所有英语教学专家均持有CELTA、DELTA等国际认证,专业课教师90%以上拥有全球TOP200高校的博士学位,形成强大的学术支撑体系。

教学模式革新实践

采用25人小班化全英文授课,每学期设置项目制学习模块。通过模拟联合国、商业案例竞赛等实践平台,将英国高等教育特有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确保学生毕业时雅思平均成绩达到6.5分以上。

多维发展支持体系

  • 跨文化能力培养: 每年举办国际文化节吸引30余国学生参与,设立海外学期交换项目覆盖全部合作院校,学生可选择在英国进行1-2个学期的沉浸式学习。
  • 职业发展生态系统: 与德勤、通用汽车等200余家跨国企业建立人才合作通道,设置职业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企业高管进行职场导航,实习转化率连续三年超过65%。

卓越成果见证实力

近三年毕业生数据显示,选择继续深造的学员中,72%进入QS世界前100名校,其中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G5院校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5%。直接群体中,86%入职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起薪较同类院校毕业生高出32%。

学院设立的奖学金体系覆盖45%在校生,除传统的学业奖学金外,特别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投入300万元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商业竞赛和科研项目。

持续十六年的教育探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已形成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闭环,为有志于走向世界舞台的学子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职业保障。

展开更多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本科学院-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