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ython双语言编程课程特色解析
教学体系核心优势
基于国际CSTA教育标准研发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编程教学法,将Python语法与C++编程思维相结合。课程设计遵循"观察-模仿-创造"的学习路径,通过可视化编程界面降低学习门槛,逐步过渡到纯代码编程阶段。
课程进阶路径
- 基础阶段(60课时) 掌握坐标系概念与基本绘图指令,完成动画制作和简单游戏开发,理解程序顺序结构
- 进阶阶段(80课时) 学习变量控制与循环结构,实现复杂图形绘制和算法应用,完成数据分析可视化项目
硬件结合教学特色
课程配备树莓派开发套件,学员可通过GPIO接口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模块等硬件设备。在人工智能专题中,将学习使用OpenCV库实现人脸识别,结合TensorFlow Lite完成图像分类实践。
教学模块 | 技术要点 |
---|---|
智能绘图 | Turtle模块/Matplotlib可视化 |
游戏开发 | Pygame事件处理/碰撞检测 |
能力培养目标
计算思维塑造
通过调试复杂程序培养系统化解决问题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掌握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代码实现、测试优化的完整开发流程。
创新能力培养
在智能家居模拟项目中,学员需自主设计物联网系统架构,综合运用多线程编程和网络通信技术完成设备联动方案。
教学实施保障
采用6-8人小班教学模式,每课时包含15分钟理论讲解+30分钟项目实践+15分钟代码评审。教学团队由985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成,定期组织NOI竞赛真题解析和项目路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