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体系架构
该项目采用阶梯式培养模式,包含理论授课、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三大模块。在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教学中,重点解析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模型,结合COVID-19疫情数据建立流行病学分析框架。
核心教学模块
-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理解析
- 免疫应答信号通路可视化建模
- 抗病毒药物研发流程实战
课程内容深化设计
教学阶段 | 能力培养目标 |
病原体特性研究 | 掌握病毒结构解析技术 |
免疫应答机制 | 构建细胞信号通路模型 |
药物研发实践 | 完成虚拟药物筛选实验 |
教学实施特色
采用双导师指导制度,主导师负责理论框架构建,科研导师侧重实验设计指导。每周设置专题研讨环节,针对病毒逃逸机制、疫苗研发瓶颈等前沿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实践环节设计
- 冠状病毒S蛋白建模
- 免疫细胞培养虚拟仿真
- 药物分子对接实验
- 流行病学数据可视化
学术支持体系
科研训练期间配备专业学术支持团队,包含文献检索指导、实验数据处理培训和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每周安排固定答疑时段,确保研究进度和论文质量。
成果保障机制
设置中期研究报告审查节点,对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进行过程性评估,及时修正研究方向偏差。
技术资源配置
提供专业级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权限,包括PyMOL分子可视化工具和Cytoscape通路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