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国际高中、国际IB/AP/A-level课程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888-4846
培训世界 >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新闻中心 >暮春时节,来与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THSI高中的孩子们共赴一场春日诗会!

暮春时节,来与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THSI高中的孩子们共赴一场春日诗会!

2020-04-15 16:46:07来源: 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暮春时节,来与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THSI高中的孩子们共赴一场春日诗会!
导读:

文章详情

THSI文学实践教育特色解析

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通过定期举办主题诗会,构建沉浸式文学教育场景。本次春日诗会涵盖古典诗词朗诵、现代诗歌创作、配乐诗朗诵三大模块,G9至G12四个年级学生均提交独立创作作品。

年级分布 经典朗诵占比 原创作品占比 跨学科融合案例
G9年级 65% 35% 《春归》原创配乐
G10年级 40% 60% 《致春天》视觉艺术结合
G11年级 30% 70% 双语诗歌创作
G12年级 20% 80% 数字媒体诗歌展映

特色作品深度解读

G12赵彦缇创作的《春天的诗》突破传统写作范式,以元诗歌形式探讨创作本质。该作品采用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通过11个疑问句构建文本张力,获校级创新写作特别奖。

代表性作品结构分析

  • 《窗外的春天》:魏依泓采用物候观察日记体,记录封控期间窗台生态变化
  • 《致春天》:李昭德运用新批评主义手法,构建季节拟人化对话体系
  • 《春姑娘》:毕含知创新性融合京韵大鼓元素进行诗歌朗诵

教学成果可视化呈现

活动数据显示,78%参与者实现诗歌创作能力进阶提升,原创作品数量同比增加42%。文学社成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率较活动前提升27个百分点。

能力提升三大维度

1. 文学鉴赏:经典文本细读训练时长平均增加3.2小时/周

2. 创作技巧:隐喻使用频率提升58%,跨文体写作尝试率达91%

3. 表现能力:87%学生掌握两种以上朗诵技巧,34%尝试多媒体呈现

特色教育模式解析

THSI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模式,将诗歌创作纳入跨学科课程体系。语文教研室主任指出,本次活动特别设置「城市与自然」主题写作,要求结合环境科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鼓励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解读春雨的形成,用物理原理解释春风的力量,最终将这些科学认知转化为诗性语言。" —— THSI文科教研组长

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北京清华附中国际学校通过融合中外教育资源,构建IB/A-level/AP等多元化课程体系,采用小班制双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发展,历年毕业生成功进入哈佛、牛津等世界学府。

展开更多

咨询热线:400-888-4846

课程导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