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实践课程特色
在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项目中,上海土家族文化保护与传播培训课程以其独特的教学体系脱颖而出。该课程以张家界石堰坪村为实践基地,该村落2013年入选国家古村落遗产名录,现存明清时期吊脚楼建筑群保存完整率达82%。
教学模块 | 实践内容 |
---|---|
文化遗产记录 | 运用纪录片拍摄技术完整记录土家建筑群形态特征 |
传播策略设计 | 制定社交媒体矩阵运营方案提升文化可见度 |
课程培养体系解析
教学团队由7位具有十年以上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其中3位导师参与过国家级非遗申报工作。课程采用"理论奠基+实地考察+方案设计"三维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员三大核心能力:
- 文化要素识别与价值评估能力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技术
- 新媒体传播策略制定能力
教学成果产出体系
学术成果
学员需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文化保护实施方案,经审核通过者可获得中国民俗认证的结业证书。优秀成果将推荐至《文化遗产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
实践成果
培训期间完成的纪录片作品将参与"华夏文明守护者"年度展映,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前10%的案例将纳入文化传播经典案例库。
学员发展支持计划
课程结束后持续提供三项职业发展支持:每季度文化保护领域信息推送、年度学术研讨会参与资格、终身制导师咨询通道。往期学员中有34%进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28%成功申请海外文化遗产管理相关硕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