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势控制的科学逻辑
燃烧三要素理论指出,可燃物、助燃物与点火源共同构成燃烧必要条件。有效灭火的本质在于打破这个三角平衡,具体实施路径可分为四个维度:温度控制、物质隔离、氧气阻断和化学反应干预。
温度控制原理实践
以水介质应用为例,当1kg水温升20℃时吸收8.4×10⁴J热量,汽化过程更可吸收2.26×10⁶J潜热。这种相变吸热特性使水成为最经济的冷却剂,特别适用于A类固体火灾处置。
物理隔离技术分解
泡沫灭火系统通过生成0.1-1mm粒径的稳定泡沫层,可形成超过30分钟的隔离屏障。在石化装置火灾中,这种隔离方式能有效控制流淌火,配合水冷却系统可将灭火效率提升40%以上。
灭火方式 | 作用机理 | 适用场景 | 典型介质 |
---|---|---|---|
冷却灭火 | 降低温度至燃点以下 | 固体物质火灾 | 水、水雾 |
隔离灭火 | 切断可燃物供应 | 液体流淌火灾 | 泡沫、沙土 |
窒息灭火 | 降低氧浓度至15%以下 | 密闭空间火灾 | 二氧化碳、氮气 |
化学抑制 | 中断链式反应 | 电气设备火灾 | 干粉、七氟丙烷 |
氧气阻断实施要点
在有限空间火灾处置中,注入CO₂气体可使氧浓度快速降至12%以下。但需注意,当环境温度低于-56.6℃时,CO₂将直接升华,此时应改用氮气惰化技术。
自由基链式反应阻断
ABC干粉中的磷酸铵盐成分可捕获燃烧产生的OH·和H·自由基。实验数据显示,当干粉浓度达到60g/m³时,灭火时间可缩短至传统方法的1/3。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 油类火灾禁止直流水冲击
• 锂金属火灾禁用二氧化碳
• 精密仪器优先选用气溶胶
• 粉尘爆炸环境禁用窒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