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操作安全准则
冬季艾灸需特别注意表皮防护,建议在裸露部位涂抹凡士林形成保护层。操作前确保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避免冷热交替刺激皮肤角质层。
- 面部三角区等敏感部位采用隔姜灸法
- 选用直径1.8cm以下艾条控制热辐射范围
- 施灸距离保持3-5cm动态调整
特殊人群禁忌明细
禁忌类型 | 详细说明 |
---|---|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患者慎灸大椎穴 |
皮肤损伤 | 创面直径>2cm需暂停施灸 |
环境与器材管理
建议配置专用艾灸排烟设备,空气流速控制在0.3m/s以内。存储艾条时保持相对湿度45%-55%,防止霉变影响燃烧稳定性。
- 灭火器材需放置在3秒可达区域
- 金属灸盒冷却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每日艾灰清理不超过3次
异常情况处置方案
出现局部红肿时立即采用冰敷处理,温度控制在4-7℃。晕灸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指压内关穴与合谷穴交替刺激,间隔时间保持15秒/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