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财经教育沃土
这座以会计金融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其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潘序伦先生创立的立信会计教育事业。作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学院在2016年完成战略性合并后,形成覆盖会计、金融、统计等多领域的完整学科体系。
教学版图延伸至浦东新区顾唐路新校区,与现有上川路、文翔路、中山西路三大校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逾1200亩的校园内,17597名学子在此接受专业化培养,其中会计学、金融学两大传统优势专业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教学实力全景透视
- ▪ 学科建设:39个本科专业中,会计学、金融工程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本科专业建设点
- ▪ 师资配置:专任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超60%,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人才
- ▪ 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大数据"交叉培养,建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国际视野培养深度融合。在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可参与真实企业财务项目,体验从凭证编制到报表分析的全流程实务操作。
金融工程专业引入量化投资实验室,配备彭博终端等专业设备,实现金融市场数据的实时抓取与分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在CFA、CPA等专业资格考试中保持高。
科研与社会服务
智库建设
运营上海高校智库2个,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基地年均产出政策建议30余项
学术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年刊发学术论文120余篇
国际交流网络
与全球百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发展中美金融工程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丹麦IBA国际商学院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会计文化的重要窗口,年均输送交换生200余人次。
伊拉斯谟+项目实现学分互认,学生可赴欧洲合作院校进行学期交换。这种国际化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跨国金融机构率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