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模具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作为机电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建立的双中心架构——技术研发中心与人才培训中心,形成产学研深度协同机制。这种独特模式使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需求保持高度同步。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教学体系

课程研发团队由15位具有十年以上项目经验的工程师组成,每季度更新20%课程模块。最新开设的智能产线设计课程,已成功应用于本地3家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细节
- 1:5师生配比机制 每个教学组配备主讲工程师、实训导师、职业规划师组成的三人团队,确保技术指导、实操训练、职业发展三位一体培养
- 动态学习档案系统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记录学员的图纸解析准确率、设备操作规范度等23项能力指标,每周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
模块化实训体系解析
3+3+4教学阶段分解
• 理论精讲阶段:重点解析数控编程中的G代码优化策略
• 图纸实训阶段:完成汽车模具典型部件的完整设计流程
• 车间实操阶段:操作DMG MORI五轴加工中心完成实际工件加工
教学成果可视化呈现
培养维度 | 达标标准 | 考核方式 |
---|---|---|
数控编程 | 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度模具编程 | 现场限时编程测试 |
设备操作 | 掌握5种主流数控机床操作 | 加工精度检测 |
技术持续升级承诺
研究所每年投入研发经费300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目前已配备智能制造单元模拟平台,可进行数字孪生技术教学演示。学员结业后三年内可免费回校参加新技术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