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科技的实践课堂
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阶段 | 适用年龄 | 教学载体 | 能力培养 |
---|---|---|---|
WeDo趣味启蒙 | 6-9岁 | 图形化编程 | 基础机械原理认知 |
EV3竞赛进阶 | 10-18岁 | C语言过渡教学 | 复杂算法设计能力 |
课程采用螺旋式上升教学设计,每学期包含24个主题项目实践,学员在完成机械结构搭建后,需通过流程图解构任务要求,最终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执行器精准控制。
教学实施标准
- 采用五步教学法:情境导入→任务拆解→方案设计→调试优化→总结迁移
- 每课时配备3种以上教学辅具,包括工程日志本、元件识别卡、调试记录仪
- 课堂实施双师监管模式,主教负责知识传授,助教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学成果体现
学员通过系统化学习,可独立完成巡线机器人、智能分拣装置等12类典型智能设备的开发,掌握变量定义、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核心编程逻辑,形成工程思维模式。
高阶课程融入数学建模要素,要求学员运用坐标系原理进行路径规划,结合物理力学知识优化机械结构,最终输出完整的项目文档和技术方案。
质量保障体系
师资认证标准
所有教师持有FIT教学能力证书,每年参与不少于80课时的技术研修,熟悉最新赛事规则和教具更新动态。
学习效果追踪
建立三维评价体系:课堂表现雷达图、项目完成度矩阵、创新思维评估量表,定期生成学习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