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解析
在当代工业设计领域中,交通工具造型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深层互动。我们的教学模块包含三维形态解析、人机工程实践、数字化建模三大核心板块,通过200+课时的系统训练,学员将掌握从概念草图到工程落地的完整设计流程。
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技术工具 |
基础构建 | 形态美学原理/材料工艺认知 | Alias/AutoCAD |
进阶实践 | 空气动力学模拟/CMF设计 | Keyshot/VRED |
职业发展路径
交通工具设计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带呈现持续需求态势,主流机构包括:
- 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蔚来/小鹏/理想)
- 船舶设计研究院所
- 轨道交通装备企业
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具备完整作品集的设计师起薪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5%,职业晋升周期缩短40%。
教学特色优势
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汽车设计师与高校教授共同指导。课程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如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智能座舱交互系统等前沿课题,确保学员作品集具备行业竞争力。
往期学员作品已获得红点/IF等国际设计奖项认可,项目成果转化率达62%,部分设计提案被国内头部车企直接采用。
行业认证体系
完成培训的学员可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认证证书,该在长三角地区200+制造企业获得认可。优秀学员可获推荐参与工信部主办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