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核心穴位操作指南
掌握正确的穴位定位与操作方法是小儿推拿见效的关键。通过系统学习以下24个常用穴位的操作规范,可显著提升推拿效果。
头面部推拿技法
穴位名称 | 定位方法 | 操作要点 |
---|---|---|
开天门 |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正中线 | 双拇指交替直推,频率120次/分钟 |
推坎宫 | 眉心至眉梢直线 | 分推时保持力度均匀 |
胸腹部推拿技法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可采用擦法操作。摩腹时需注意顺时针方向,操作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为宜。
四肢推拿技法对比
穴位 | 定位差异 | 操作方向 |
---|---|---|
清天河水 | 前臂内侧正中线 | 腕至肘单向直推 |
退六腑 | 前臂尺侧直线 | 肘至腕单向推 |
重点提示:
操作补肾经时需注意小指推拿方向,从指尖至指根为补法。清肺经操作方向相反,需从指根推向指尖。
特殊穴位操作要点
揉二马穴时需精准定位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按揉足三里要找准胫骨旁开1寸位置,建议使用指腹进行旋转揉动。
常见操作误区:
- 推三关时混淆桡侧与尺侧位置
- 摩腹时方向错误导致胃肠不适
- 按揉力度过重损伤小儿皮肤
进阶操作技巧
掌握内八卦运法时需注意左右手操作差异,左手顺时针为顺运,右手则相反。建议初学者先在模型上练习,熟悉运法轨迹后再进行实际操作。
配伍应用原则
清胃经常与补脾经配合使用,推脊操作后建议配合揉肾俞。不同症状需采用特定穴位组合,例如发热时可配合清天河水与退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