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研新星摇篮:丘成桐科学奖
起源于2008年的丘成桐科学奖,历经十五年发展已形成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领域的综合科研赛事。该项赛事要求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完成研究课题,年度吸引全球超5800支队伍参与,成为检验中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试金石。
赛事特色与参赛价值
- ✦ 国际评审阵容:20余位来自哈佛、MIT等院校教授组成评审团
- ✦ 多维能力培养:涵盖文献研究、实验设计、论文写作、英文答辩全流程
- ✦ 学术诚信体系:强制提交查重报告,引用规范要求达到学术期刊标准
研究报告制作规范详解
文档部分 | 必备要素 |
---|---|
封面页 | 团队成员信息、指导老师、所属地区 |
正文结构 |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研究方法、数据图表 |
附件材料 | 实验视频、原始数据、参考文献目录 |
注:参赛文档需同时准备中文版与英文版,其中文献综述部分建议引用近三年核心期刊成果,图表制作需符合学术出版规范。
答辩准备关键点
研究创新性阐述应控制在8分钟以内,重点说明研究假设的提出过程。答辩环节需特别注意:
- 准备3-5个可能被质疑的研究漏洞及应对方案
- 制作可视化答辩辅助材料(流程图/模型图)
- 进行至少3次模拟答辩并录制视频复盘
学术道德规范提醒
所有参赛论文必须通过知网或PaperPass系统查重,全文重复率不得超过15%。特别注意事项:
- 数据收集过程需保留原始记录备查
- 引用网络资源需标注具体URL及访问日期
- 合作机构提供的实验设备需在致谢部分说明